通知公告

【地学论坛】​郑建中:地下水中 Cr(VI)原位还原固定化修复: 天然含铁矿物及微纳零价铁硫化产物的还原特性研究(时间:2019.11.01(周五),9:00-11:00)

发布时间:2019-10-23
浏览次数:367
来源:哈哈体育

报 告 人:郑建中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报告时间:2019 年 11 月 1 日 9:00-11:00 

报告地点:环境与规划学院四楼研讨厅 

主办单位:环境与规划学院 

邀 请 人:段海静 博士 

主 持 人:李旭辉 副教授 

报告人简介:郑建中,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美国克拉克森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博 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受污染 (重金属、含氯有机溶剂、原油及油品) 土 壤-地下水系统的修复,油田油泥高效处置技术研究,页岩气产出水中 盐分及代表性特征污染物处理技术研究,新型环境功能材料的研究及 应用,以及环境胶体与界面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观点综述:我国地下水铬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环境中铬 主要以 Cr(III)与 Cr(VI)两种氧化态存在。其中,Cr(Ⅲ)是人体必需的微 量元素,仅在很高浓度下才表现出生物毒性,在 pH 6-12 范围内 Cr(Ⅲ) 能够形成稳定的氢氧化物,迁移能力极弱;而 Cr(Ⅵ)却具有很强的致 癌作用,在水中溶解度高,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因此,土壤-地下水铬 污染修复常采用原位还原固定化的方法,将 Cr(Ⅵ)还原为 Cr(Ⅲ)以实现 修复的目的。在原位固定化技术中,ISRM(In Situ Redox Manipulation) 因其对土壤扰动小,操作简便灵活,近年来备受关注。该技术通过向 地下多孔介质中注入高效还原剂,能够在地下含水层建立持久有效的 还原区域,从而实现对上游污染羽带来的 Cr(VI)的固定化。本次报告在介绍 ISRM 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课题组近年来所开展的相 关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1)环境中常见的铁氧化物和含铁粘土矿物 经多硫化物硫化后所产生的次生还原性产物的性质及其对 Cr(VI)的还原能力;2)经由多硫化物制备的碳基硫化纳米零价铁的电子选择性及 其对Cr(VI)的还原容量和反应动力学;3)球磨硫化微米零价铁的制备, 表面活性组分分析,材料对 Cr(VI)的还原活性,以及琼脂改性对材料 悬浮能力的提升。微纳零价铁的相关改性研究,对在贫铁含水层中, 通过外加铁源的方式建立有效的还原区域,实现 ISRM 技术修复地下 水铬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热忱欢迎广大感兴趣的师生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