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梁涵
6月6日,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环境与规划学院二楼报告厅举行。参加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欧亚科学院院士林珲、国家杰青傅声雷、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国家杰青陈利顶、欧亚科学院院士刘耀林、长江学者李满春、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小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闾国年、万人计划秦耀辰、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童小华、中原学者姚文艺。学校领导有公司党委常委、副董事长刘先省,哈哈体育十年运营科学技术研究院经理路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李声威,环境与规划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实验室相关老师和员工到场聆听,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会议由郭华东院士主持。
首先,刘先省董事长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参会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实验室是哈哈体育十年运营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一,所依托的地理学科也是河南省重点学科、教育部第四轮评估的B+学科,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希望实验室能够把握契机,积极响应这一战略,学校也会继续大力支持地理学及实验室的发展,最后预祝各位专家工作顺利、学术委员会会议圆满成功。
实验室主任、学院常务副经理、党委副书记乔家君汇报了实验室2016~2019年的建设情况,从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三个方面做了介绍,详细阐述实验室4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绩。
随后,秦奋教授以“时空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为题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方向的代表性成果;张卫信教授以“人类活动影响下植物—反馈的时空格局及作用机制初探”为题介绍了自然地理格局与生态过程方向的代表性成果;李二玲教授以“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乡村振兴实践”为题介绍了中原经济区城市与空间经济方向代表性成果。
报告结束后,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的建设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围绕实验室即将迎来的教育部评估以及实验室未来的发展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出在院室运行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学院给予的机构编制、实验经费和实验室设备等方面的有效支持,离不开河南省、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委员会就实验室发展和定位提出以下主要建议,一是要凝练方向,聚焦数字地理技术和黄河中下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发挥特色优势;二是进一步建设开发黄河中下游数据平台,利用数据平台做出创新成果,扩大实验室在全国地理界的影响;三是理顺三个研究方向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共同目标相互支撑配合。
下午的特邀报告在网上进行,南京师范大学闾国年教授以“城市信息模型(CIM)构建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为题,分别从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四个层面由浅入深地讲解了CIM模型的内涵、使用方式及具体的应用领域。同济大学童小华教授以“月球探测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从月球探测的意义、历程和展望我国在探月工程的研究与进展等方面,介绍国内外探月工程的基本面貌,以及相关的理论和科技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环境与规划学院傅声雷经理作了总结发言,并对此次参会的专家对实验室的提出的宝贵建议深表感谢。此次会议不仅全面展示了实验室近几年在数字地理技术在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应用,而且为实验室未来的教育部评估及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